著名餐饮管理专家:不容错过的餐饮管理[干货]
作者:
杨铁锋 2017-11-27 中华品牌管理网

中国餐饮市场林立众生,俨然一副非常饱和的红海之势,再加上一家铺面半年换了三个样式成为常态,餐饮老板几乎人人自危。反观邻邦日本,我们不难发现,他们餐饮业的发展前景相较我们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,发展也比较成熟,那么这种差距又是如何造成的呢?
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关于日本好的、值得中国借鉴的餐饮经验,希望能给各位朋友带来少许启发。
今日话题
日本最受欢迎的餐馆做了些什么
1.着重菜品研发和提供超预期服务
现在日本最流行的餐厅,产品都有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:着重于商品(菜品)的开发、商品(菜品)的研究, 各方面超出客人预期,给客人新鲜感、娱乐感。
例如云雀烤肉店,在日本有3000多家店铺,其食材雪花牛肉是非常高级的;
如串烧连锁店鸟贵族,主打的产品是鸡肉烤串,所有的菜品都是280日元(17.5元人民币)。它价格非常便宜,但是烤鸡肉串的量比别人大,甚至可以达到3倍,这是它的吸引力所在。
如金鱼海鲜店,在日本有50多家店铺,有款菜品叫六种生鱼片拼盘,但实际上不止6种,是11种海鲜了,当菜品端到客人面前时,客人是会非常吃惊的。
分量大是很吸引顾客的,因为日本人的饮食很精致,讲究食材多样性,但量很少。有的人在家里可能吃喜欢的东西只吃了一点,那就到餐厅去吃个够。
除了菜品本身要超出客人预期之外,还有在烹饪技术上研发创新,包括传统的或新式的烹饪方法。这些烹饪方法,都是客人在家里不可能做到的,外出就餐看到这些,会感到非常新鲜,甚至充满了娱乐性。(由此可见,做好明档,对吸引客人来说太重要了。)
2.选址的科学化、精确化
受国土面积限制,日本餐厅设计的小而精,以客人感受为导向。餐厅在选址方面也是颇有“心机”,在人流量多的地方,如地铁口画十字,占据四角区域铺设不同业态店铺,多品牌布局,每个店铺虽面积不大,但数量多,满足不同需求消费群体,化整为零,精准占据消费市场。
在店铺设计上也很有新意,门头能够快速抓住眼球,俘获目标消费群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能赚钱的餐饮店也在不断变化,现在生意火爆的店也许不久也会门可罗雀。所以,每年都要推出1~2个新业态的分店,形成可分散风险的资产结构,成为许多餐饮企业明智的发展战略。
3.小时工占得比重非常大
在日本,对团队建设的员工教育非常重视,经营者的想法、理念,一定要通过明确的指示下达下去。这样,对店长的要求也是很高的。日本的店长指南至少有300页厚,要成为店长,至少需要一年时间。
至于用工制度,基本都是小时工,可以占到84%左右,这个和中国是很大的区别。原因是多方面的,人力成本高低、生活习惯、就业市场情况都有影响,例如日本的家庭主妇很多,所以早餐没有市场,而妇女就业多以做小时工为主。
说到小时工,就需要提到人工费,人效。在日本,人效的计算方法是按小时去计算的,就是计算1小时之内员工能够创造的销售额。具体有两种计算方法:日营业额除以员工总的劳动时间;或者,平均的时薪除以人工率。
解释一下第二种计算方法。假设一家餐厅的人工费用要控制在30%。假设小时工的平均时薪是980日元(60元人民币),人工费率是30%,980除30%就可以算出来3266,也就是这个员工一小时至少完成3266日元(200元人民币)的销售,这就是目标人效。
3266的目标人效算出来之后,如果当天的营业额是30万日元(1.85万人民币),就需要92个小时能够完成。
4.在体验式消费上下功夫
消费升级,是目前日本餐饮店下功夫最大的地方,即从物品消费转化为体验式消费
现在日本从服务方面和跟客人的交流和体验方面下工夫非常深,很多店都在这方面下工夫。比如在客人离开时,会赠送客人一个凉拌菜的味增蘸酱,这个酱料是大家很喜欢吃的,要客人回家后也可以吃。尤其是他们的做法,并不是吃完之后给客人包装,而是客人走出门外后,店员再小跑着给顾客送过去,这样子的话顾客会特别惊讶和感动。
相信大家听过一句话: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,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日本做得更好,但在我们承认的同时也并不影响我们中国加速超越它们的脚步。
标签:餐饮管理|干货
赞 0
踩 0